close
北京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表示,東亞發生摩擦的背景和原因在於,2009年前後這一地區的國家對中國的定位產生變化,視中國為超級大國的輿論漸起,但中國外交戰略卻未及時調整,遲至2013年才提出「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」。閻學通以中日關係為例,解釋大陸外交戰略未及時調整所產生的問題。他說,2010年,中國GDP總額超過日本,日本開始以弱國心態對待中國,但中國卻沒有以大國心態對待日本。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閻學通指出,從解禁集體自衛權來看,安倍晉三政府的對華政策是不考慮經濟利益的,它不接受中國成為東亞經濟的領頭羊,要的是維護日本的大國地位;當它無力維持時,就從政治上牽制中國,減緩中國拉開與日本綜合國力差距的速度,所以中日之間就形成了地區結構性矛盾。閻學通說,跟中國對抗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日本的國際地位;安倍其實非常擔心中日關係改善,因為中日關係若改善,日本的國際地位就會下降;所以,他需要和周邊國家關係緊張,以有利於恢復集體自衛權和修改憲法。對於美國的亞太同盟體系,閻學通認為,美國並沒有具體計畫,僅利用中國和日本、南海國家的摩擦;「美國消失了,我們與日本和越南的矛盾也不會因此消失」。



2C3518E14D42758F
arrow
arrow

    Eratm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